朱树屏的再发现

日期:2008-01-10 11:19    作者:    来源:     打印    加大 减小


  时间很残酷。今冬,如果不是悄悄出现在市面上的《朱树屏传记》与《朱树屏信札》两本书,一个世界著名海洋生态学家、水产学家、世界浮游植物实验生态学领域先驱的名字,在海洋水产学界之外,已经几乎没有多少人知道了。尽管,走在青岛弯曲起伏的街道上,人们会不经意地发现有个小院门口挂着朱树屏故居的牌子,有个公园里有朱树屏的雕像,但却没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这个长者,也没有多少人熟悉他的故事,而整整100年前,在一个离青岛200公里远的地方,正是因为朱树屏的出现,最终使得中国独立的海洋生态学、水产学及湖沼学研究,成为了现实。

  100年后的今天,朱树屏被重新发现。在《朱树屏传记》与《朱树屏信札》中,围绕着这个海洋生态学先驱者的一封封书信、一本本日记、一件件档案、一篇篇报道,和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及一些国内重要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及大英博物馆、剑桥大学、英国皇家学会、海洋生物学会、淡水生物学会、英国文化协会、泰晤士报、BBC广播公司、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等机构的尘封历史文献,被披露出来,一个真实的朱树屏被还原在真实的历史语境中间,并同时显现出中国现代海洋生命科学萌芽期筚路蓝缕的创业图景。

  在这段曾经被遗忘和节略了的历史中,作为缔造者和推动者的朱树屏的姿态,开始清晰起来,一些关于他和他所献身的事业获得了文献支持的生动细节,开始展现在2007年冬天的阳光下面,让人可以近距离地观察、丈量、比较,并思考其被陌生化的种种原因。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朱树屏的被重新发现,实质上已经不仅仅是关于一个人和一段科学真相的艰难还原,同时也是科学良知、道德和尊严的回归,是科学精神和灵魂的重新确立和张扬。在这个过程中,真正获得肯定和尊敬的,恰恰是生生不息的科学精神。

  昌邑、济南、南京、伦敦、昆明、上海、青岛。从1907年到1976年,朱树屏用一生时间走完了一个科学家的科学地理路线,在这个路途上,他披荆斩棘,显现了一个中国科学家的智慧,也显现了一个中国科学家的尊严。在一个非常时代,他的经历,他的学术成就,成为了20世纪中国科学技术进步史上的一个典型样本。在朱树屏被重新发现的过程中,一个基本的历史事实也终于被澄清:他是世界海洋学领域唯一一位以其姓名命名成果的中国海洋科学家,也是唯一一位执掌英国淡水生物学协会学部的中国科学家,同时,他还是唯一获得了雷兰克斯特研究奖的中国科学家,是世界海洋学和藻类学领域中第一位中国博导。

  然而,这并不是朱树屏的的全部,甚至也不是最能显现他性格、情操和品德的一部分。在关于朱树屏的叙述中,他为遭受战争苦难的祖国所付出的许多努力,他为传播中华文明所进行的种种工作,也许是重新认识朱树屏的最有意味的地方。1942年,被战争折磨的中国,科学教育事业举步维艰,焦虑中,朱树屏与王应睐、王大珩等留英同学组建了中华自然科学社英伦分社,开始编辑《东方副刊》向国内发行;为弘扬中华文化,他多次在英国皇家学会和英国文化协会组织的中国年会上,演讲中国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为支援祖国抗战,几年中,他在英国组织了一次又一次大型募捐活动,并数次进行激情演讲,将募捐到的英镑和大批物资,通过中国大使馆转送到国内,有力支援了抗战……

  无疑,《朱树屏传记》与《朱树屏信札》的出版,是有关这位杰出的海洋生态和水产学家科学和生活历史的一次真实回归,也使得普通人了解、熟悉、接近朱树屏,成为了可能。专家们相信,朱树屏的再发现,不仅仅是科学精神的回归,同时也是历史真实的回归,是科学良知和科学道德得到发扬光大的证明。尽管时间很残酷,但朱树屏的再发现这一事实说明,在今天,历史依然永恒,科学依然神圣。



原文链接:http://news.bandao.cn/news_html/200801/20080110/news_20080110_585122.shtml  2008-01-10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