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渔业动态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渔业动态 - 正文

海冰可能给胶州湾近海养殖带来灭顶之灾

日期:2010-01-27 00:00    作者:黄海水产研究所    来源:     打印    加大 减小

连续十几天的低温天气不但冻住了渤海、黄海近海海面,胶州湾沿线浅海养殖池中的鲍鱼等贝类水货也跟着遭了殃。22日,养殖六七千斤鲍鱼的黄岛养殖户刘师傅告诉记者,冻死的鲍鱼已经让他损失近10万元,而冻伤的水货只能半价甩卖了。

养殖户

冻伤的鲍鱼忍痛半价甩卖

“池子里的冰五六公分厚,每天都有鲍鱼耐不住冻从池壁上掉下来,翻了白肚皮。”

“池子里的冰五六厘米厚,每天都有鲍鱼耐不住冻从池壁上掉下来,翻了白肚皮。”黄岛区红石崖街道的水产养殖户刘师傅这几天连续在养殖池边“抢救”鲍鱼,天又冷心情又急,让他住进了医院。他告诉记者,十几天的连续低温让他的五六个鲍鱼养殖池都结了冰,隔两三天就有20%—30%的鲍鱼被冻死,其它冻伤的鲍鱼原来每斤能卖150元,现在只能七八十元甩货了。据刘师傅介绍,他们村所有的鲍鱼养殖户都遭了灾,这几天损失最少的也有10万元。

跟刘师傅一样着急的还有青岛海洋渔业局技术推广站站长张永举。他告诉记者,胶州湾遭遇到了几十年一遇的海冰灾害,损失最大的不是出海的渔民和季节性水产品养殖户,而是浅海潮间带中鲍鱼、海参以及各种贝类养殖户。 “城阳的瀛海、黄岛的红石崖、胶南的王台都是冬季水产品浅海养殖的主要区域,可现在这些区域的浅海都冻上了。”他说,从现在掌握的情况看,各地都有不同程度损失,具体数字还没报上来。而根据19日省海洋与渔业厅统计的数据,青岛市因海冰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448万元,海水滩涂养殖的贝类、虾类遭到冰封,海水养殖大棚受损。

水产专家

胶州湾近海养殖或遇灭顶之灾

海参属于耐低温生物,但在0℃以下的水中,它们还是可能被冻死,或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由于胶州湾遭遇30年一遇的海冰灾情,以往每周都要前往大沽河口海域采样调查的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教授任一平一连几周没能出海。他告诉记者,今年的海冰灾害在他多年的工作经历中是最严重的,0℃以下的水温可能会给胶州湾近海养殖的水产品带来灭顶之灾。

“海冰再严重,对于冬季休渔的渔民来说也没有影响,但寒冷的天气却让胶州湾的浅海养殖区滩涂和池塘都结了冰,这才是大问题。”任一平教授指着胶州湾海冰分布图向记者介绍,目前大部分海冰区域位于水深2米等分线以上,面积相当于整个胶州湾海域的三分之一以上,而养殖菲律宾蛤仔、海参、鲍鱼等滩涂、浅海区以及水产池塘都位于这部分水域。 “海参、菲律宾蛤仔这些水产品都属于耐低温生物,但在0℃以下的水中,它们还是可能被冻死,或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任一平教授告诉记者,胶州湾海域有多条河流入海,海水整体盐度在30%—32%之间,属于偏低水平,比其它海域的海水更容易结冰,这也是此次海冰灾情爆发的重要原因。他表示,这些年来由于气温适宜,胶州湾一直被业内认为是“不冻不淤”的深水良港,这次大面积湾内结冰确实罕见。

环境专家

今年海捕鱼可能个头小

“位于生物链上一级的浅海鱼虾等浮游生物就没吃的了,一些肉食鱼类也会饿肚子,因此今年一些海捕鱼可能会比往年的数量少、个头小。”

如此严重的海冰,是否会影响今后胶州湾海域的生态环境呢?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的苏洁博士认为,短期的海冰灾害对整个胶州湾海域今后的生态环境影响有限,但目前持续的海冰灾害还是可能导致海水温度有所降低、水下植物和浮游生物减少等现象。

“浅海的一些水下植物是需要光线照射的,海冰的阻隔会让这些植物的生长因为缺少光照而受到限制,而位于生物链一级的浅海鱼虾等浮游生物就没吃的了,一些肉食鱼类也会饿肚子,因此今年一些海捕鱼可能会比往年数量少、个头小。”

苏洁告诉记者,冰冻时间长、冰层厚度大的海冰灾害确实会给受灾海域今后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但目前冰情持续的时间并不长。胶州湾在2006年也曾发生过严重的海冰灾害,三年过去了,整个海洋生态环境没有出现明显变化。

“海冰会对水温产生影响,如果胶州湾海域冰情持续发展,该水域的水温可能降低,这样的话,海水里养殖的冷水鱼产量就会增加,而喜暖的海鱼产量就会减少。”

对于此次海冰灾害出现的原因,苏洁告诉记者,不排除全球气候变化所导致的局部极端气候异常,而此次冰情究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结果还是一次偶然天气情况,科学家还需要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观察才能得出结论。

来源:水科院